2014年12月20日

純屬胡謅》順治皇后休夫記

★★★
2013年,晉江
菊花、烏達布拉其其格、順治帝福臨、布木布泰、哲哲、多爾袞、董鄂妃、季開生
重生,言情,清,宮鬥,正史廢后靜妃,原名《順治元后休夫記》















順治他表姐重生了,再也不願意嫁給順治了。
順治他親娘重生了,再也不願意跟多爾袞曖昧了。
於是乎,太后改嫁了。
於是乎,皇后休夫了。
於是乎,沒親娘疼,沒老婆愛,順治悲劇了。

……負責任地告訴你,其實,這——僅僅只是開始……




  一直以來接觸的清穿最多自然是被穿到像細篩一樣的九龍奪嫡HOT康熙朝,再來是已經沒什麼好戲可以唱(喂)的雍正朝;接著是婊QY的最佳去處乾隆朝,對順治朝的福臨皇帝則一直停留在“這貨鍾情董鄂妃的程度到把江山家當全都丟給老木跟兒子管還跑去剃頭出家情深不壽”是個不負責任的軟笨蛋(?)的模模糊糊的印象裡,因此開頭讀起這部故事還是有些吃力-滿人剛入關,那個改朝換代一個亂啊,滿蒙名字不是什麼哈什麼爾什麼格的那叫一個難記啊啊。


  故事描寫直率流暢,還有文案有六成是在騙人XDD
  內文根本沒有文案的狗血跟歡樂,女主的名字有點讓人出戲,看在還是系列文(沒錯又是個清穿組合的系列文www♪)與沒啥大錯的份上,三顆星~

  此系列有:《順治皇后休夫記》、《八爺穿成四福晉》、《雍正皇后種田記》、《乾隆廢后翻身記》、《慈安皇后看戲記》

  -連咸豐朝都寫進去了,這是我埋頭栽下去決定把這位作者的這系列都看一遍的動機www


  作者的文筆描述起來並不是百轉千迴柔腸寸斷;但有自己的風格,娓娓道來,看起來沒啥負擔,有些頗出戲的現代用詞我就不曉得是故意為之還是不小心蹦出來的(ex炒房地產)但還在我能接受的範圍;最後本來該是順治帝兒子的兩傢伙這輩子搖身一變變成順治的皇弟,篇幅不夠長,交待的也不夠深入,算進去的話也有些殘念-
  以及正史上孝莊和順治廢后靜妃重活一世,能改變的與想改變的人事物好像不多?總歸這輩子似夢非夢,順治鍾情的對象物換星移,最終似醒非醒,好似還有希望的結局我滿喜歡,女主的豁達和性格也對了我的胃口(想想其實滿有趣的,要有一個讓我欣賞的女主角好像很容易又好像不簡單啊,哈哈哈哈哈)



[摘錄]

  正在迷迷糊糊時候,外頭不知何處傳來呼麥,悠悠揚揚、低低沉沉,隨風飄蕩。傳入窗欞,震人心扉。
  菊花猛然坐起,大叫:「嬤嬤——」渾身上下不由自主顫抖起來。
  老嬤嬤小跑著進來,拍著菊花後背,「主子,怎麼了,做噩夢了?沒事兒,嬤嬤在,嬤嬤在呢!」一面拍,一面命人請大夫。
  哄了半日,菊花終於安定下來,苦笑著搖頭,「嬤嬤,我沒事了。你叫丫鬟來,給我洗洗臉,我要見巴特爾。」

  巴特爾,科爾沁一等一的巴圖魯。
  猶記得,上輩子出嫁前,父親命他入宮守護。原說三年就放他回草原,建功立業、上戰場廝殺。哪知道,為後兩年,無錯被廢。巴特爾感於小主子孤苦,請旨留京。這一留,就是整整五十年。
  上輩子彌留之際,躺在永壽宮內孤零零、冷清清,只有孝惠皇后帶著淑惠妃含淚看著,耳邊,除了幾聲啜泣,就是那遠遠的呼麥聲聲。巴特爾,不知道自己死後,那位年邁古稀的老人,可是回到了他的故鄉、他的草原?

  巴特爾,怪不得順治孝陵沒有我的骨灰。我怎麼竟然忘了,是你一個人,捧著那罐冰冷的灰土,一步一步踏上了那條歸鄉之路?為什麼直到現在,才想起了你,想起了你的呼麥?我怎麼能忘了,那五十年,是你陪著我,一天一天慢慢度過?我怎麼就忘了?
菊花雙眼合上,兩行熱淚滾滾流下。



[摘錄]
  菊花咳嗽半日,伸手摘下頸下銀鏈子,取下鏈子上一尊金佛,叫來老嬤嬤,吩咐她還給巴特爾。等老嬤嬤出去,把金佛交到巴特爾手上,菊花隔著屏風說道:「這是你送我的。今日我還給你。咱們——終究有緣無分。往後,找個好姑娘做媳婦。跟她生兒育女,恩恩愛愛過一輩子。皇上是個明君,只要你忠君愛民,好好為政一方,皇上他——會重用這樣地人才。」
  「巴特爾,你——往後好好過日子。人活一輩子,不容易,幾十年眨眼就過去。到最後你會發現,年輕時那些人、那些事——」菊花冷笑一聲,接著說道,「不過就是年輕時的人和事。日子是自己的,無論開心還是難過,都只有你自己感受,沒人能替你。」



  呼麥:又稱喉音唱法、雙聲唱法、多聲唱法或浩林·潮爾,是一種典型運用泛音的歌唱方式(歌者能在一個持續的低音之上,同時唱出另一個像口哨聲的高音)被圖瓦人,蒙古人,哈薩克人,和位於阿爾泰地區的蒙古族(卡爾梅克人),阿爾泰人,布里亞特人,通古斯及楚科奇族應用在民間音樂裡。不同地方的呼麥都有各自的特色,例如:位於戈壁沙漠居民的呼麥聽起來也比較乾澀,但位於草原居民的呼麥則比較和潤。在蒙古語中呼麥是喉頭的意思。


  清世祖廢后:姓博爾濟吉特氏,中國古代清朝女性皇族,為清世祖順治皇帝第一任皇后,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孝莊文皇后同族姪女。除了喜奢華又無法忍受順治移情於其他嬪妃,兩人之間多有爭執,再加上她是早年攝政王多爾袞為當時尚年幼的順治所迎聘的皇后,因此於順治十年(1653年),順治不顧滿朝文武大臣及昭聖皇太后的反對,下令將她降為靜妃,並改居側宮。

  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亦稱董妃、董鄂妃、棟鄂妃,譯自滿洲音,非漢姓董。滿洲正白旗人。董鄂妃入宮後,住在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1657年11月12日),董鄂妃生下一個兒子榮親王,不料一百零五日即次年正月二十四日(1658年2月25日)便夭折。順治追封這位尚未取名的皇子(甚至打算立他為皇太子)為和碩榮親王。

  董鄂妃在皇宮內雖極受福臨寵愛,但為免遭妒而時時謹小慎微,使其精神極度緊張,加上喪子的打擊、以及產後因孝莊太后生病,而不得不勉力伺候,很快病倒(亦可能在十四年八月便已患病)。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1660年9月23日)病逝於承乾宮,年僅二十二歲。董鄂妃之死對福臨的打擊極大,福臨「竟至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人們不得不晝夜看守著他,使他不得自殺。」八月二十一日董鄂妃被追封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簡稱孝獻皇后。對此,福臨「猶以無天聖二字為歉」。福臨親自撰寫其《行狀》數千字,並命大學士金之俊為她作《別傳》,輟朝五日以示哀,用藍筆批答奏章四個多月,甚至再萌剃髮出家的念頭,經各方人士勸阻才未果。136天後,即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1661年2月5日)深夜,福臨逝於養心殿。貞妃為其殉葬。






www.plurk.com/p/kmln8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